最近,总有网友向张医生提问,某某药和某某药相比较,哪一个临床效果更好,哪一个副作用更小。通过这些提问贝股通,咱们至少可以得到3点信息:相对于健康生活,朋友们更相信药物;对于不同的药物,大家最关心的是疗效和副作用;对于药物更深层次的问题,病人和家属都不太了解。
今天的题目同样来自于一位上海网友的提问,目标聚焦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沙坦类降压药,分别是坎地沙坦和缬沙坦,老样子,这位朋友关心的依旧是疗效和副作用的问题。在开篇之前,张医生想提醒各位朋友,目前,我们所使用的药物,它们的疗效和副作用虽然有差异,但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
用我们东北话来说,它们的疗效基本都够用。有一些疗效稍微差一些的降压药之所以还在临床上使用,肯定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些其他降压药没能解决的问题。正因如此,张医生对药物的评价并非简单的“谁好谁坏”,而是要看“谁更适合您”。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。
缬沙坦和坎地沙坦都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,简称沙坦类降压药。它们的作用原理很相似:都是通过抑制体内一种叫“血管紧张素II”的物质,阻止它收缩血管,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。下面,让我们看一下二者在作用机理方面的区别。
坎地沙坦最大的特点是能更紧密、更牢固地“锁住”血管上的目标受体。研究发现,它结合的位点达到4个,比缬沙坦的3个更多一些。这意味着同等剂量下,坎地沙坦对血管收缩信号的封锁可能更彻底,降压效果可能更持久稳定。
而缬沙坦最大的特点是它本身就有活性,进入体内后,不需要经过肝脏转化就能直接起效。而且,它主要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贝股通,对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相对较小,这对肝肾功能不太好的朋友来说,是个很大的优势。
这也就意味着,坎地沙坦作用更持久;缬沙坦则代谢负担更轻一些。聊到这里,问题就出现了,理论讲的再完美也没有意义,关键看实战能力,下面让我们用数据说话:
研究发现:坎地沙坦在标准的每日8-16mg剂量下,能让收缩压降低约7.5mmHg,这一数值明显优于缬沙坦的5.8mmHg。当剂量增加到每日32mg时,有效率能达到64%左右。整体来看,在单药降压的力度上,坎地沙坦通常略占优势。
与之相对的,缬沙坦每日使用80-160mg的常用剂量,短期内的疗效可能不如坎地沙坦,但坚持治疗8周后,总有效率能达到88%左右,收缩压平均下降幅度可达20-30mmHg。更为重要的是,它对儿童高血压有效,在慢性肾病患者身上也表现突出,降压效果可能更显著。
两种药物都可以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联合使用,产生“1+1>2”的效果。比如,它们都可以和利尿剂组成复方制剂,效果更好。坎地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时,降压效果往往非常出色。而缬沙坦则有一个“明星搭档”——沙库巴曲,它们组成的复方药物在心衰治疗中效果卓越,明显优于其他的沙坦类降压药,现在已经成为心衰治疗的四驾马车之一。
也就是说,单药疗效方面贝股通,坎地沙坦在降压力度上可能略胜一筹。 但缬沙坦在儿童、肾病患者和复方制剂领域表现更加抢眼。朋友们请记住,选择的关键在于你个人的血压基础水平、年龄、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!
聊完了疗效,就必然要聊副作用,任何药物都可能带来副作用,沙坦类降压药也不例外,但此类药物的整体安全性较好。缬沙坦和坎地沙坦也不例外。
缬沙坦常见副作用是头晕,尤其在突然起身时,医生们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;除此之外,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干咳;对于肾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,需要警惕血钾升高的风险。坎地沙坦相对多见的是头痛,发生率约5.2% ;也可能出现心悸、恶心;和缬沙坦类似,也可能因血压降得过低而引发眩晕。
极少数人在使用缬沙坦之后,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,医生称之为血管神经性水肿,表现为面部、嘴唇、舌头甚至喉咙肿胀,需立即就医;也可能加重已有的肾功能损害。坎地沙坦偶有报告显示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,因此用药期间可能需要监测肝功能;同样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。
整体而言,两者的耐受性都非常好。统计数据显示,服用缬沙坦的患者报告副作用的总发生率大约在4.4%,坎地沙坦则在5.2% 左右,这个差异非常小,没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。它们都拥有保护心脏和肾脏的额外益处,比如能帮助逆转心脏左心室肥厚、减少肾脏漏出的蛋白尿。值得一提的是,坎地沙坦在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,有相对更多的好处。
总体而言,两者副作用总发生率都低于6%,都属于非常安全的降压药。用药期间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钾水平和肾功能,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大部分潜在风险。聊到这里,还有个问题可能朋友们仍然不太清楚,就是到底该如何选择的问题。
如果您同时有血糖高、肥胖 ,坎地沙坦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额外益处,可能更适合你。如果你的糖尿病已经影响到肾脏,缬沙坦在减少尿蛋白、保护肾脏方面有非常明确的作用。两者都是肾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。但选择时需注意:缬沙坦不主要依赖肝脏代谢,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朋友是更好的选择。坎地沙坦在肾功能中度下降的病人中,安全性良好,但严重肾衰时需要调整剂量。
总的来说,缬沙坦与坎地沙坦,各有千秋,难分绝对高下。真正决定胜负的,不是药物本身,而是为你量身定制方案的医生,以及坚持规律服药、定期监测的你。 当我们放下“哪个更好”的执念,关注血压的平稳控制、心肾的有效保护,高血压就不会再对我们的健康形成威胁。
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关注我,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,我是张医生,下次再见。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